HB火博·(中国)体育-HB欢迎您
2022 半岛全站年中国食品工业经济运行报告

  半岛全站2022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我国食品工业坚持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积极推进高质量发展,稳步前行,表现出强劲的发展韧性。全年食品工业(含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以占全国工业的利润总额。在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强化重要民生商品和能源保供稳价工作的宏观经济背景下,食品工业为稳经济、促民生、保就业作出了积极贡献。

  2022年,全国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不含烟草),完成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9%,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低0.7%。其中,12月份增加值同比增长0.3%,增速较11月加快2.3个百分点。

  分大类行业看,2022年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0.7%,食品制造业增长2.3%,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长6.3%。分中类行业看,18个中类行业中有9个行业正增长,8个行业负增长,1个持平。

  2022年以来,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高位运行、输入性通胀压力较大的背景下,保供稳价政策措施及时有效落实落 地。食品工业是保民生的基础产业,为 “六保”“六稳”作出重要贡献,主要产品供应充足,基本满足消费需求,鲜冷 藏 肉、乳制品等产量比上年分别增长 7.6%、2.0%。

  2022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比上年上涨2.0%,大幅低于欧、美等发达经济体和印、巴等新兴经济体的物价涨幅,涨幅比上年扩大1.1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全年上 涨2.8%,2021年是下降1.4%。食品价格影响CPI上涨约0.5个百分点。分月看,食品价格波动加大,各月同比变动幅度在-3.9%—8.8%之间,低点在2月,高点在9月。其中,猪肉价格自3月份起触底回升,10月份同比上涨 51.8%,11月份和12月份涨幅有所回落。全年看,猪肉价格比上年下降6.8%,蛋类价格上涨7.2%,鲜果价格上涨12.9%,水产品价格上涨1.9%,粮食价格上涨2.8%,鲜菜价格上涨2.8%,食用油上涨5.8%(图2)。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近44万亿元,比上年略有下降,主要受第二和第四季度疫情影响。食品作为基本生活类消费品,在保民生、扩消费、保供稳价等政策大力支持下,市场供应充足,居民食品消费量继续稳步增长。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类商品零售比上年增长 8.7%,饮料类增长5.3%半岛全站,烟酒类增长2.3%。新型消费发展态势较好,网上零售额占比进一步提升,吃类商品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6.1%,网络购物作为消费市场增长动力源的态势持续巩固。

  2022年,全国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不含烟草)实现利润比上年增长9.6%,高出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增速13.6 个百分点。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和酒饮料精制茶制造业利润分别增长0.2%、7.6%和17.6%,在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整体下降4%的情况下,食品工业3个行业利润总额均比上年增长,其中酒、饮料、精制茶制造业保持了较快增长 (表2)。

  2022年,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5.6%;发生营业成本增长5.9%;营业收入利润率为7.0%,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52.8%。

  图 3- 食品工业 (不含烟草) 各 月累计 营 业收 入和 利润 同比增速

  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进出口食品近1.9万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0.3%。其中,出口5091.8亿元,增长10.0%;进口13872.7亿元,增长10.4%;逆差8780.9亿元,进出口增长水平接近。

  就进出口产品种类看,食用水产品、蔬菜及食用菌和干鲜瓜果及坚果为主要出口食品;粮食、肉类 (包括杂碎)、 食用 水 产品主要进口食品 (表3)。

  食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在上年稳定恢复的基础上,继续扩大。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5.1%,制造业投资增长9.1%。分行业看,农副食品加工业投资增长15.5%,食品制造业增长13.7%,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长27.2%,均达到两位数增长水平,显著高于制造业平均水平。

  2022年,规模以上食品工业(包含农副食品加工业、食 品制造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三大行业) 企业数量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的8.5%,资产占5.1%,营业收入占7.1%,利润总额占8.1%,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从大类行业看,2022年,农副食品加工业营业收入和利润分别占整个食品工业营业收入和利润的59.7%、27.9%。食品制造业分别占23.0%半岛全站、26.4%,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分别占整个食品工业的17.3%、45.7%(图4、图5)。与2021年比较,营业收入占比变化不大,利润占比,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扩大,农副食品加工业占比下降,食品制造业变化不大。

  从发展速度层面看,2022 年,规模以上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营业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6.5%、4.0%、4.9%;利润分别增长0.2%、7.6%、17.6%。

  近年来,随着创新驱动、健康中国、乡村振兴等系列国家战略陆续出台与实施,围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着力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和问题,我国食品工业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进一步加快供给侧改革,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和高质量发展。在国家相关产业政策、项目及资金的支持 和 引 导下,我国规模以上食品企业在科研基础设施建设、科 技 人才培养、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可喜进步与长足发 展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食品加工关键技术与装备 制 造业水平显著提升,食品物流损耗和能耗逐步降低,食品 产 业链质量安全检测、追溯技术取得新的突破,营养干预等 健 康食品科技保障体系逐渐完善,食品供给质量和效率也显 著 提高。

  2020年我国食品工业企业在研发平台建设及创新活动开展等方面创历史新高。据国家统计局相关统计数据,2020年我国食品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有5148家,比2015 年增长44.6%,开展R&D活动的企业数量也由2015年4976家,上升到2020年的9572家,增长92.4%。

  2020年,我国食品工业规模以上企业从事科研活动人员达到19万人, 比2015 年增长29.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中博士、硕士为14715人,占企业研发机构科技活动人员比例的11.7%。标志着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人员队伍不断壮大,研发人员素质稳步提高。

  R&D经费支出是反映企业科技投入情况的重要指标。 2020年,我国规模以上食品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总额达到538.9亿元,其中,企业资金投入比例达95.6%,多年来企业资金投入一直占据90%以上,科技创新及科技投入已越来越为企业所重视。

  2020年,我国食品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额度达523.5亿元,比2015年增长18.6%。从使用用途看,科研经费支出499.7亿元,比2015 年增长16.7%,劳务性支出总额达到132.1亿元,比2015年增长30.2%;随着科研经费稳步增长,科研人员待遇显著提升,进一步调动和激发了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促进了我国食品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的持续开展和水平的提升。

  2020年我国食品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的技术改造经费达91.3亿元,占技术投入经费总额(引进、消化吸收、购买、改造 ) 的81.1%。从总体上看,技术改造仍是我国食品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方式。

  专利是企业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产出之一。2020 年,我国食品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专利申请量为31726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为9919件,分别比2015年增长63.8%和24.9%。同时,企业拥有的有效发明专利数量也大幅增加。专利申请量和发明专利申请量的大幅上升,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逐渐加强,创新能力和水平逐步提高。

  随着“一带一路”及国内、 国际双循环等发展战略的逐步实施,企业参与国内外技术交流与合作意愿增强,国际贸易与国内市场开拓的力度随之加大,新产品研发和产出进一步提升。2020年,我国食品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共计实施新产品开发项目比2015年增长127.5%。2020年新产品销售收入达到7179.4亿元半岛全站,其中出口达470.8亿元,比2015年增长68.2%,新产品参与国际贸易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进入2023年,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半岛全站,中央一号文件指出 “提升净菜、中央厨房等产业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预制菜产业一头连着种养殖业,另一头连着餐饮业和居民消费,是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食品产业,其快速发展是消费升级和食品工业不断做大做强的有效路径。

  食品工业要按照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扩大内需战略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利用好促消费扩内需政策,增强行业活力,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半岛全站。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