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全站原标题:@宁波人,这笔钱涨了!还有这种食物千万不能吃,曾有多人中招...
近日,国家医疗保障局会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制定印发了《关于做好2020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工作的通知》(医保发〔2020〕24号,以下简称《通知》)半岛全站,根据党的十九大精神和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对进一步做好2020年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工作作出部署。
2020年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新增30元,达到每人每年不低于550元,个人缴费标准同步提高30元。
巩固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的待遇保障水平,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达到70%,大病保险起付线降低并统一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一半,政策范围内支付比例提高到60%。
2020年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新增30元,达到每人每年不低于550元,个人缴费标准同步提高30元。
巩固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的待遇保障水平,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达到70%,大病保险起付线降低并统一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一半,政策范围内支付比例提高到60%。
二要巩固医保脱贫攻坚成效,持续发挥医保三重制度综合保障、梯次减负功能,落实新冠肺炎救治费用医保报销和财政补助政策。
三要研究医保脱贫攻坚接续工作,严格落实“四不摘”要求,研究医保扶贫长效机制。
四要在脱贫攻坚期内大病保险对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起付线较普通参保居民降低一半,支付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全面取消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封顶线。
二要巩固医保脱贫攻坚成效,持续发挥医保三重制度综合保障、梯次减负功能,落实新冠肺炎救治费用医保报销和财政补助政策。
三要研究医保脱贫攻坚接续工作,严格落实“四不摘”要求,研究医保扶贫长效机制。
四要在脱贫攻坚期内大病保险对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起付线较普通参保居民降低一半,支付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全面取消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封顶线。
普遍实施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支付方式,开展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付费国家试点工作半岛全站,加强定点医药机构管理和医保目录管理。
建立全覆盖式医保基金监督检查制度,全年组织开展两次医保基金监督检查。推进做实基本医保基金市地级统筹,完善收支预算管理
普遍实施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支付方式,开展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付费国家试点工作,加强定点医药机构管理和医保目录管理。
建立全覆盖式医保基金监督检查制度,全年组织开展两次医保基金监督检查。推进做实基本医保基金市地级统筹,完善收支预算管理
每年5月底6月初,浙江进入梅雨季,平均温度在20℃~30℃之间,温湿的气候条件适合野生菌生长,浙江省开始进入毒蘑菇中毒高发季。
2015年7月,温州一家6口因食用“每年都采”的野蘑菇中毒,后因治疗无效死亡;
2019年8月,某资深老饕的生命止步于杭州植物园采摘的混杂了亚稀褶红菇的野蘑菇;
2019年7月,宁波、绍兴、杭州等地的老饕们因食用“常吃”的野蘑菇导致肝损伤进了重症监护室……
这些患者均表示采的是之前吃过的野蘑菇,但他们的中毒症状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表明:这些采蘑菇“高手”名不副实,他们采的美味中混杂了致命的毒蘑菇。
2019年,我省近300人误食毒蘑菇中毒,并有死亡病例发生。6月5日,浙江省发生了今年第一起误食肝毒性剧毒蘑菇中毒的案例。
野生菌俗称野生蘑菇,世界上有毒蘑菇约1000多种,据《中国毒蘑菇名录》记载,我国有435种。导致食用野生菌有毒的物质,主要是天然的生物毒素,也叫蘑菇毒素。
2011年-2015年全国食物中毒事件中,由毒蘑菇引起的死亡人数为395例,占总死亡人数的63.4%。
我省发生的几起毒蘑菇中毒事件,主要由多肽类鹅膏毒肽和鬼笔毒肽等两类蘑菇毒素引起,它们会产生肝肾毒性和胃肠炎毒性,主要存在于鹅膏菌、褐鳞伞和盔孢伞菌中半岛全站。
目前在我省的杭州市区和周边的临安、温州的永嘉等地已发现此类剧毒蘑菇。误吃1—3朵这些野生蘑菇,就可致命。
除了致命的野生菌,浙江也发生食用野生蘑菇后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炎症状的案例。导致这些表现的野生菌主要有石灰菌、粘盖环柄菇或铅绿褶菇等。
还有些公认可食用的野生菌,也含某种毒素,导致部分不耐受人群中毒。如青头菌,肠胃不好的人群食用后易引起呕吐、腹泻等中毒症状,某些牛肝菌或鸡枞菌,对部分人群会引起头痛、虚汗甚至幻觉等症状。
如吃了野生蘑菇,出现恶心、呕吐、剧烈腹泻、腹痛和视力模糊等症状,就应高度怀疑是野生蘑菇中毒,须马上就医,否则可能失去最佳治疗期半岛全站,如抢救及时,死亡率并不高。
毒蘑菇中毒的临床表现还有可能会出现“假愈期”,即经相应治疗后,症状逐步缓解甚至消失,但在一两天后,病情会迅速恶化,致使患者出现以肾衰竭为主的多器官衰竭。
因此,如果在24小时内吃了野蘑菇,并出现了可疑中毒症状,千万不要犹豫,请第一时间去医院就诊,并主动告诉医生曾经吃了野蘑菇,并积极配合医生或疾控中心开展相关调查。
吃野蘑菇记得拍照留证据、记得留样,发现中毒要及时就医,到医院要及时告知相关信息。
各地卫生、市场监管和食品安全部门每年都会发布不食用野蘑菇的消费警示,但总是有经不起美味诱惑而“以身试毒”的人。所以,不管是自己采的还是买的野蘑菇,一定要留下实物或照片作为中毒后鉴定的证据。
那么,有什么办法可以来区分毒蘑菇和普通蘑菇呢?相关专家表示,目前传说中的、网络上的,所有对毒蘑菇的鉴别,都是不可靠的。
比如,“鲜艳的蘑菇都是有毒的,无毒蘑菇颜色朴素”这样的传言就很不靠谱半岛全站,长得白白净净的鳞柄白毒鹅膏就属于剧毒蘑菇。
专家也教了一些窍门。“一般来说,树上长的蘑菇,有毒但毒性小些,但是地上长的蘑菇危险性就要大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