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B火博·(中国)体育-HB欢迎您
营养学 基本概念半岛全站
发布:2023-10-13 12:55:01 浏览:

  半岛全站是人体从外界环境摄取食物,经过消化、吸收和代谢,利用其有益物质,供给能量,构成和更新身体组织,以及调节生理功能的全过程。

  营养师(dietitian):是应用食品和营养科学促进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以优化个人、群体、社区和公众健康的专业人士。

  膳食营养学(dietetics):整合了食品、营养、社会、商业和基础科学衍生出的理论和技术,通过在各种环境的应用、传播和发展,提供和有效管理的食品和人类营养服务,来实现和保持个人的最佳营养状态。

  营养平衡学说(nutrition balance):是营养学解释食物摄入和人体健康关键的经典理论。即人体营养素的摄入和消耗必须平衡,才能保障身体正常功能和健康。

  “阿特沃特能量系数” (Wilbur Atwater):蛋白质、淀粉、脂肪在混合饮食中的代谢产热分别是 4kcal/g、4kcal/g、9kcal/g。

  食物中含有多种营养素,人体通过消化吸收获得其中的营养素,营养素在人体中进行代谢,供给能量,构成和修补组织,调节生理过程。在这一系列过程中,始终位于核心地位的就是营养素。

  1911年卡西米尔·冯克(Casimir Funk)从谷糠中提取出可抗脚气病的物质-硫胺素。即人类发现的第一种维生素 – 维生素-B1

  1913年,美国科学家Elmer McCollum和Marguerite Davis在鱼肝油里发现了一种物质可以使狗不会得佝偻病。后来,这种物质被他们命名为维生素-D

  到1945年共发现了14种脂溶性和水溶性维生素,营养学相关研究获得诺贝尔奖。

  必需营养素(essential nutrient)是一类为机体存活、正常生长和功能所必需,但不能由机体自身合成或合成不足,而必须从食物中获得的营养素。与其他食物成分相比,它们都具有一个重要的生物学特性,即缺乏该营养素可造成特异性功能异常或营养缺乏病,甚至死亡。

  门德尔(Lafayette Benedict Mendel)是美国耶鲁大学生物化学教授,研究蛋白质为主。早在1910年,他称人体和动物体内不能合成的氨基酸为必需氨基酸;而体内可以合成、食物中缺少也无关紧要的氨基酸称为非必需氨基酸。1920年前后,随着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不断发现,出于科学性和应用性的要求,门德尔将维生素分为水溶和脂溶性两类。

  1973年,WHO组织的专家委员会确认的人体必需营养素共42种。这42种中的任何一种都不能缺乏,否则将会出现相关的营养缺乏病。

  2) 9种 必须 氨基酸(蛋白质):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缬氨酸、组氨酸、

  蛋白质(protein)是由氨基酸以肽键连接在一起,并形成一定空间结构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约占人体固体成分的45%,在细胞中可达细胞干重的70%以上。

  氨基酸(amino acid)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分子中具有氨基和羧基的一类含有复合官能团的化合物。组成人体的氨基酸有20种,分别为 9种必需氨基酸、9种半必需氨基酸、2种非必需氨基酸。

  l 必需氨基酸(essential amino acid):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不能满足机体需要,必须由食物供给的氨基酸。

  l 条件必需氨基酸(conditionally essential amino acid):人体一些本可自身合成的但不能满足机体需要,必需从食物中获得的氨基酸。也称之为 “半必需氨基酸”。

  脂肪(fat)又称甘油酯(acylglycerol),膳食脂肪主要为甘油三酯。脂肪约占正常人体重的10%~20%,是人体重要的能量来源,合理膳食能量中的 20%~30% 由脂肪供给。

  必需脂肪酸 α-亚麻酸(Ω-3)、亚油酸(Ω-6):人体不能自身合成,必须通过膳食供给。必需脂肪酸的 衍生物 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如 DHA(Ω-3)、ARA(Ω-6)是脑、神经组织及视网膜中含量最高脂肪酸,故对脑及视觉功能发育有重要的作用。

  反式脂肪酸(TFA)即使摄入少量,较其他任何宏量营养素更易增加冠心病的风险。

  反式脂肪酸(TFA)的供能比每增加2%,冠心病的发病率将增加 23%。反式脂肪酸(TFA)在脂肪组织水平是反式脂肪酸膳食摄入的生物标记物,与非致命性心肌梗死的风险成显著正相关。也有研究数据表明,反式脂肪酸(TFA)能会增加心脏猝死的风险。

  2011年10月12日发布的编号为GB28050-2011的国家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其中 “强制标示内容” 的4.4条款规定,“食品配料含有或生产过程中使用了氢化和(或)部分氢化油脂时,在营养成分表中还应标示出反式脂肪(酸)的含量”。

  另外在D.4.2条款规定,“每天摄入反式脂肪酸不应超过2.2克,过多摄入有害健康。反式脂肪酸摄入量应少于每日总能量的1%,过多有害健康。

  是由碳、氢和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有机化合物,是人体必需的宏量营养素之一,是人类膳食能量的主要来源。

  1. 单糖:是指不能被水解的最简单的碳水化合物半岛全站。我们耳熟能详的“葡萄糖”就是单糖。人体脑细胞所需的能量只能通过单糖(葡萄糖)来提供。

  3. 糖醇:是单糖或双糖的水解产物。由于糖醇具有甜味的属性又对人体血糖没有升糖作用,所以作为甜味剂被广泛使用。

  2. 寡糖:也称为“低聚糖”,指的是聚合度为3-9个单糖分子的碳水化合物。比较有代表意义的寡糖是 “异麦芽低聚寡糖、低聚果糖”,由于其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但又能被肠道益生菌利用,故此被称为“益生元“半岛全站,并划归为”水溶性膳食纤维“范畴。

  2. 非淀粉多糖:80%~90%由植物细胞壁成分组成,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等,即概念中的膳食纤维。

  矿物质:人体含有的元素中,已知有20多种元素为维持机体正常生物功能所必需的元素,除碳、氢、氧、氮主要构成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等有机化合物及水外,其余元素统称为矿物质。其中体内含量大于体重0.01%的元素称为常量元素。

  微量元素:人体内可检出的元素已达70种以上,它们在体内的共同特点是浓度很低, 这些元素的含量小于人体体重0.01% , 称为微量元素。

  营养学又将已确定的共 21种 “必需微量元素” 重新进行分析归类,共分为三类:

  1. 第一类为 8种 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有碘(I)、锌(Zn)、硒(Se)、铜(Cu)、钼(Mo)、铬(Cr)、钴(Co)、铁( Fe );

  2. 第二类为 5种 人体可能必需微量元素,有锰(Mn)、硅(Si)、镍(Ni)、硼( B ) 、钒( V );

  3. 第三类为 8种 具有潜在毒性微量元素,但在低剂量时,对人体可能具有功能的微量元素,包括氟(F)、铅(Pb)、镉(Cd)、汞(Hg)、砷(As)、铝(Al)、锂(Li)和锡(Sn)

  维生素(vitamin)是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一类低分子量有机化合物。在人体内其含量极微,但在机体的代谢、生长发育等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1. 按发现的历史顺序命名,在维生素后加不同的大写字母,如VA、VB、VC、VD、VE等。

  后来发现维生素B其实是多种维生素的复合体,经分离提纯得到多种维生素,而以VB1、VB2、VB6、VB12等命名。

  2. 按其特有的生理功能或治疗作用命名半岛全站,如抗干眼病因子(维生素A)、抗癞皮病因子(烟酸)、抗坏血酸(维生素C)等。

  3. 按其化学结构命名,维生素的化学本质逐渐被认识,如视黄醇、硫胺素、核黄素等。

  在营养学上一般按维生素的溶解性将其分为两大类,即:脂溶性维生素与水溶性维生素。

  2010年 WHO / FAO 膳食纤维工作组发布报道,将 “膳食纤维” 定义为:膳食纤维共性特点是指10个和10个以上聚合度(degree of polymerization,DP)的碳水化合物聚合物,且该物质不能被人体小肠内的酶水解,并对人体具有健康效益。

  现在积累的研究资料已证明,膳食纤维与一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或治疗有关,如胃肠道疾病、肥胖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的预防和治疗。

  益生元(可溶性膳食纤维):指能有选择性的刺激益生菌群生长,抑制有害菌群活性或生长,从而促进宿主健康的膳食纤维。

  一些可发酵的可溶性膳食纤维如抗性低聚糖、抗性淀粉、抗性糊精等,是结肠微生物的底物,显示出其“益生元”的特性。它们可改善结肠内微生物菌群的构成,刺激有益肠道菌群生长半岛全站,如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有利于产生丁酸,改变SCFAs的比例。

  1953年 Eben Hipsley 在研究妊娠毒血症中,首次提出了 “膳食纤维” 一词。

  1972年 Trowell 提出膳食纤维是 “不能被人体消化酶水解的残留物,主要为植物细胞壁”的假设。

  1976年 Trowell 扩展了膳食纤维的定义:“在人体肠内所有不被消化的多糖类碳水化合物与木质素”,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胶类半岛全站、低聚糖和果胶。

  营养素吸收的的主要器官不是胃,胃仅能吸收乙醇和少量水。而小肠是吸收的主要部位。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消化产物大部分在十二指肠和空肠被吸收,回肠可主动吸收胆盐和维生素B12。

  食物中大部分营养物质在到达回肠时已被吸收,因此回肠是吸收功能的储备部分。小肠内容物在进入大肠后可被吸收的物质已非常少。大肠可吸收其内容物中80%的水分、90%的Na+和Cl-以及其他矿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