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全站去商场或超市购买食品时,市民往往比较重视商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很少有人关注食品的营养成分。根据国家规定,从2013年1月1日起半岛全站,预包装食品必须贴有含有营养信息的标签(营养成分表)。那么,我市的流通领域食品营业标签是否标注了呢?日前,记者跟随市工商分局食品流通监管科执法人员对此进行了检查。
根据《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规定,预包装食品应当在标签上强制标示4种营养成分和能量(“4+1”)含量值及其占营养素参考值百分比,“4”是指核心营养素,即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钠,“1”是指占营养素参考值(NRV)的百分比。包括速冻饺子、包子、汤圆等食品,加工企业集中生产加工、配送到商场、超市、连锁店、零售店等销售的预包装食品及腐乳、酱油等都应按标准标示营养标签。
记者在大润发半岛全站、慈客隆等大型超市看到,目前正在销售的大多数预包装食品,已按照新规定标注了营养成分,特别是部分2012年生产的预包装食品已标注或加贴食品营养标签。工商执法人员告诉记者:“如果是2013年1月1日之前生产的产品,目前还是可以销售的,但是1月1日之后生产的预包装食品必须有营养标签,否则不许销售。”检查中,执法人员对个别未按新规标示营养成分表的食品已要求经营者予以下架处理半岛全站。
那么,对于消费者来说,营养标签该怎么看?上面的数值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市工商部门的执法人员介绍说,事实上,消费者可以通过食品营养标签上标注的内容来控制营养成分的摄入量,达到健康饮食的目的。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钠为营养标签上必须标注的内容,内容的设定与我国慢性病发生率有密切的关系,其中能量与肥胖有关,而钠与高血压有关,脂肪与心血管疾病有关。如果消费者按照营养标签选购食品,可以有效地减少能量半岛全站、脂肪、钠的摄入半岛全站,对市民的健康很有意义。如果不加以控制,长期过量地摄入脂肪,就容易引起心血管疾病。
预包装食品是指预先定量包装以及预先定量制作在包装材料和容器中并且在一定量限范围内具有统一的质量或体积标识的食品。部分食品可以豁免强制标示营养标签,主要有以下几类:食品的营养素含量波动大的,如生鲜食品、现制现售食品;包装小,不能满足营养标签内容的,如包装总表面积100cm2或最大表面面积20cm2的预包装食品;食用量小、对机体营养素的摄入贡献较小的,如味精、食糖、花椒等;乙醇含量0.5%的饮料酒类;包装饮用水。-记者景锦通讯员蒋银娣